分類
家長園地

「我的兒子吃得少,會太瘦嗎?」

撰文:家營營養中心創辦人

   資深營養師 吳耀芬

有很多家長也會帶小朋友來見我,便跟我說:「我的兒子是不是很瘦?」、「他的骨頭已經很明顯了」或「你看看,他的肋骨都可以看得出來了,手臂還很幼呢!」其實很多家長也覺得自己的小朋友偏瘦,但事實上,這些個案是不是真的偏瘦呢?

其實是屬於偏瘦與否,就要看看生長圖了,如果小朋友是在生長線以下的,才算是不及格。如果小朋友偏瘦,其實也不用太擔心健康的問題。因為有些家長可能便會說:「不是啊!他隔壁的同學每一頓飯也能吃整碗飯呢,也吃了很多肉;相比我的兒子,每頓飯都只吃幾口飯,真的吃太少了!我要想辦法追到隔壁的同學吃飯的分量,那麼他才有足夠的營養!」

很多家長也有一個比較的心態,我相信每個人的需要其實也不同。有一些小朋友可能真的比較高大,但有些小朋友可能受遺傳影響,相對上比較矮細、骨架小一點,他的需要當然也不會一樣的,所以家長也不需要太擔心。

我相信有一件事可以做的,便是在家裡吃飯時保持開心愉快的情緒,不要看著他是否每一口飯也有吃、有沒有「含飯」或是吃完整碗飯,因為不停強迫他,只會令小朋友在吃飯的時候也增添了壓力。如果我們希望他在吃飯的時候多吃一點,其實也很簡單,只要準備分量比較少的飯放在碗裡,讓他吃完了,再讓他添飯,令他有一種成功感,也有助他增加食慾。

另外,飯菜當然不能太單調。有一些家長表示,曾經因應小朋友的口味而只常煮他喜歡的食物,希望他能多吃一點,可惜效果不太好。因為就算是喜歡的食物,也會感到很悶、很厭倦,所以便不吃了,結果得了反效果。所以家長也要多想一些色彩繽紛或是味道不同的菜式,令小朋友感到有新意思,就不會令他們覺得悶而減少食量了。

分類
最新消息

有關親子運動會事宜

本校將於大埔李福林體育館進行親子運動會,當天會由體適能導師帶領家長、幼兒和老師進行運動,以培養家長、幼兒和老師做運動的良好習慣,活動資料如下:

活動對象:本校學生及家長

活動日期:2023年4月21日

活動時間:

K3:9:00-10:00

K2:10:15-11:15

K1:11:30-12:30 

活動內容:由體適能導師帶領家長、幼兒和老師進行親子運動,凡參加活動之學生,將獲靜音球一個,以鼓勵在家持續做運動的良好習慣。

分類
最新消息

有關職業體驗日活動事宜

為了讓幼兒認識社會上不同職業的工作崗位,學會認識自己的興趣和尊重別人的態度, 本校將參加由「童夢城通識學園」舉辦之校園職業體驗活動,當中體驗的職業包括消防員、醫生、護士、警察、飛機師、記者等等,讓幼兒穿上不同製服,透過模擬「在職」培訓,從而啟發潛能及興趣,有關活動資料如下:

活動對象:本校學生

活動日期:2023年3月17日

活動時間:

K3:上午9:00至上午10:30  

K2:上午11:00至中午12:30

K1:下午2:00至下午3:30

活動內容:幼兒透過職業模擬及從遊戲中學習,體驗不同職業真實工作崗位,以培養團隊合作和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幼兒體驗的職業包括消防員、醫生、護士、警察、飛機師及記者,並會於活動當天以抽籤形式分組進行體驗兩項職業活動。

分類
最新消息

有關各級戶外學習活動事宜

為了配合各級的主題教學,加強幼兒之學習興趣及培養愛護大自然的態度,並把課堂所學到的知識結合在生活經驗上。本校老師將帶領幼兒進行戶外學習活動,有關活動資料如下:

對象:K3學生

活動內容:老師帶領幼兒進行導賞、體能及集體遊戲等活動

活動日期:2023年2月15日

活動地點:香港鄉村俱樂部-深水灣黃竹坑道188號

對象:K2學生

活動內容:老師帶領幼兒進行導賞及寫生活動

活動日期:2023年2月28日

活動地點:大埔大元邨中央公園

對象:K1學生

活動內容:老師帶領幼兒進行觀察大自然活動

活動日期:2023年2月24日

活動地點:大埔大元邨中央公園

分類
最新消息

有關2023-2024年度新生面見日

本校將於2022年11月5日進行新生面見日,
凡於網上申請入學申請表,將透過電郵收到面見證通知有關面見時間;
凡於親自遞交及郵寄申請入學申請表,將透過郵寄收到面見證通知有關面見時間;

如有疑問,請致電2665 5111與本校聯絡

分類
家長園地

照顧特殊需要孩子 父母心理壓力勿忽視

撰文:家庭動力輔導心理學家
   莫黛琳

阿輝是一個很擅長畫畫的男孩,他很喜歡畫自創的漫畫人物,只是他筆下所有的人物都沒有眼耳口鼻。他所畫的漫畫主角,不論男或女,留長髮或短髮,都有濃密的頭髮遮蓋雙耳和前額。這些人物像一面鏡子,反映著他的內心世界。他不想和別人有深入的溝通,只想安靜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筆者第一次邀請他介紹他的漫畫主角時,他說他的人物沒有嘴巴,因為無論說甚麼也沒有人會聽,所以不說;沒有眼睛,是因為不想看清楚這個世界發生甚麼事;沒有耳朵,因為沒有人會聽他說的話。甚至連人群的聲音也令他感到煩惱,所以他情願自己一個人。除了這幾句話之外,他沒有再回應我其他的問題。

聽着這位小五男生的話,看著他的一雙大眼睛,實在令人感到心酸。年紀才這麼小,就已經要封閉自己的心,放棄了積極與人建立關係的機會。

在阿輝讀小四的時候,他才被斷定有讀寫障礙。他的父母帶他來見筆者,並非要接受甚麼訓練,而是要處理他和父母之間累積了好一段時間的緊張關係和低落的自我形象。從小一開始,他便面對許多學業上的挑戰,例如默書常常不及格、每晚都要11時才做完功課、不聽父母的指示和來不及完成考試卷等。為了成績,家人和他產生很多摩擦和衝突,阿輝被標籤為懶惰、沒有責任心和不專心。即使父母後來得知他有讀寫障礙,也很難完全放下對他讀書的期望,尤其是媽媽。

其實阿輝並不懶惰,筆者在遊戲室內觀察他玩遊戲和做美勞的方式和投入程度,就知道他是一個對自己很有要求的人。面對失敗,他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嘗試,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對於一個在學習上飽受挫折的小朋友,即使是在非學業的領域上,依然能夠堅持不怕困難地嘗試,從自己的失敗中學習,也需要非一般的內在資源的。作為旁觀者,筆者能夠清楚地看見他的長處,同時為他內心的堅強感動鼓舞。 然而,父母面對阿輝的處境,感受卻十分複雜。他們長期的擔心、傷心、期望和失望等,使自己充滿壓力,很難看得見和聽得到阿輝的努力和心聲,難怪阿輝筆下的漫畫主角都生活在一個沒有眼耳口鼻的世界裡。不過,阿輝父母的內疚和無助同時也促使他們向筆者求助。作為父母,的確是需要時間和空間面對自己的傷痛,接納孩子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更何況,他們只有阿輝一個孩子。

在和阿輝做心理治療的過程中,筆者也多次約見他的父母,讓他們更明白阿輝面對的挑戰和內心世界,也協助他們過渡和接納的複雜情緒。後來,阿輝的媽媽對我說,其實阿輝很用功,每晚和功課搏鬥這麼久,是因為阿輝不想放棄,堅持要完成所有的功課。即使父母叫他算了,他也堅持不肯睡。所以,筆者也說他們真的很幸運,面對巨大的學習困難,阿輝居然沒有放棄。他的母親聽畢後愣一愣 ─ 看來,他們開始看得見,聽得到阿輝了。 為人父母,可能是這個世界上充滿最多未知數和挑戰的歷程,也可能是人生中最有滿足感和意義的事。面對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他們的父母還要面對非一般的壓力和複雜情緒。這些情緒就像濃霧般,使父母看不見,聽不到小朋友的內心世界。同時,他們也看不清,聽不楚自己內心世界,就此隔絕了親子間的溝通。筆者作為輔導心理學家,工作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幫助父母親撥開雲霧,使他們得見月明。

分類
家長園地

小朋友晚晚尿床 非能自控?

撰文:姚怡超中醫師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發展得好和快,就算未必能勝人一籌,也不要落後於人。在醫學上,有個情況在「病」和「生理」之間,令父母和孩子都感到十分困擾。這就是「小兒夜遺尿」。

小兒夜間遺尿本是生理發展的一個階段,但是如果到了 5 歲後仍然不能夠控制自己的排尿而尿床,這便是問題。小兒夜遺尿可分為兩種:原發性和繼發性。前者是病理性的原因,例如脊椎柱裂等,或發育遲緩等。而繼發性則指孩子原本已得到控制能力,但是後來因某些原因而失控。最常見的原因,是無原因的發展遲緩。

藥物、理療、生活 三方配合 在中醫角度而言,尿液的生成與多個臟腑有關。其病因多為腎氣不固、脾肺氣虛和肝經鬱熱。在臨床上,以腎氣不固為主。有別於成人的遺尿或小兒的繼發性遺尿,一般透過幾個月的治療,情況必會好轉。但是在治療上,必須配合藥物、理療和生活上配合。

中藥治療:以藥粉的桑螵蛸、益智仁、全櫻子、五味子、山藥、桑寄生為主

理療方法:針灸及按摩,以背部膀胱經和腎經為主

嚴格戒口:忌進食生冷食物和飲料,避免進一步傷害腎氣

食療:以合桃、茨實、淮山等佐膳或作甜品

睡前熱敷:每晚睡前可用熱敷背部膀胱經的腎俞穴,如果想效果更顯著,可用小茴香、白胡椒粒或花椒炒香炒熱後,再用布袋包裹熱敷。

原來,夜遺尿的情況並不罕見,而絕大部分的孩子都會完全康復。所以,最重要的是如何讓孩子順利過度這個階段。如果家長處理不當,有可能影響他們的自尊心。所以,請正式找醫生檢查清楚此情況,才可真正幫助孩子。

分類
家長園地

如何選購合適的多媒體電子學習產品?

撰文:課程發展總監梁嘉敏小姐
 
坊間有琳瑯滿目的教學動畫或網上兒童節目供家長選購,只是很多家長會問:「究竟這些動畫和應用程式對小朋友的學習是好還是壞呢?」孩子使用多媒體電子產品學習要注意的地方,包括小朋友的年齡及切記不可以只依靠電子學習模式這兩點,現在讓筆者繼續解說一下其他應該注意的事項:
 
怎樣選購合適的多媒體電子學習產品?
 
●       該產品最好沒有非學習性質的元件可供小朋友自己下載或開啟。例如倘若孩子使用 iPhone 或 iPad 學習,家長千萬別讓孩子打開其他程式,確保孩子在學習而非玩樂。
●       可使用有分段或節數的學習產品。很多家長都會說要孩子停止使用電子產品的時候,孩子容易有不良的情緒反應。所以筆者建議產品需要分不同單元 (Chapter),而家長可以限制孩子只觀看或完成一個單元。
●       產品適宜有互動的元素和需要孩子作出不同方式的回應。倘若多媒體產品只是提供單向的教學模式,這並不是好的產品。例如,產品只能讓孩子坐著去聽資訊,或看後不需要作出任何反應,我們便稱為「單向學習」,我們應該避免使用「單向學習」的產品。如產品能夠讓小朋友一起唱歌、一起做動作、一同串生字和朗讀和回答問題,這便是應該選擇的產品。
又例如有一些產品雖然能讓孩子回應,但每次都是回答同樣的性質答案,例如每次都是要按一個按鈕去回答,這樣孩子的反應便會較為緩慢,變成「機械人式」學習,影響往後的學習動機和多角度思考能力,這類產品我們應該要避免。

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使用電子產品學習的時間不可以過長,而且家長亦應該為子女定下每天或每星期可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例如,孩子每天最多只可以在做完功課後使用電腦半小時,如果半小時已到,孩子必須要遵守承諾,暫停使用產品。而家長亦可以跟子女一起定下每天的時間表,分配做功課、玩樂、上興趣班及適用電子產品等活動的時間,好讓子女了解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計劃,有節制。這樣不單可以鍛煉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Self Management),也可以有效限制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以使用電子產品作為獎勵
 
倘若孩子喜歡使用電子產品學習(通常也十分喜歡的),父母可考慮以使用產品作為獎勵,例如孩子每次乖乖在半個小時內吃完飯,或每次有質素地完成功課後,我們便可以答應他們使用三十分鐘的電子產品。

分類
家長園地

小朋友誤服藥物引致中毒?

撰文:趙長成醫生

疫情下,不少家長都在家囤藥,生怕家人或孩子受感染,無法外出買藥。但當藥物存放位置不當,孩子誤服藥物,是有可能造成藥物中毒。有家長問筆者:「我有朋友的孩子曾經自行拿藥服用結果引致中毒,真可怕!如果小朋友不幸藥物中毒,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呢?」

其實小朋友中毒最常見的途徑都是經過口部的,但亦有部分是經呼吸道、皮膚或注射。如果小朋友有食物中毒或藥物中毒,要視乎吃的是甚麼食物或藥物。如果是一些灼傷性的(如醋或鹼性的食物),他的反應是喉嚨立即很痛和出現潰瘍,會感到很辛苦。可是如果錯誤服用的是普通藥物,小朋友未必會有即時的反應,但當藥物進入肚子和開始吸收時,身體就會開始出現反應了。 至於小朋友會出現甚麼反應則視乎藥物的種類,例如他服用的是收鼻水的藥物,他的反應通常是感到睏倦和昏睡;如果是氣管的藥物,他的心跳會變得較快。有一些藥物會令小朋友的胃部感到不適、肚痛和腹瀉,甚至嘔吐。如果家長看到類似情況,可以把小朋友的頭部向下,拍一拍他的背部,希望能在小朋友未完全吞下時,可以咳出來或嘔出來。

如果藥物已經進入胃部,家長就未必可以幫他處理了!家長不應伸手為孩子扣喉,因為這樣很容易令藥物嗆入氣道,應該盡早求醫才是正確的做法。家長亦要緊記在看醫生前,帶同你懷疑小朋友可能吃錯的東西,令醫生能對症下藥。

以下是一些預防孩子誤服藥物的方法:

1. 妥善儲存藥物,遠離小朋友可以接觸到的範圍。

2. 藥物需要設有安全蓋(即需要按或扭開)

3. 如果有年紀稍大的小朋友,家長就要教導他們有關藥物的危險性,例如不要胡亂服用甚至喂給其他人吃。

分類
家長園地

TEST

TEST